云南鲜花飘香 滇中则挺起了云花的“脊梁”
- 分类:公司新闻
- 发布时间:2012-03-29 00:00
云南鲜花飘香 滇中则挺起了云花的“脊梁”
- 分类:公司新闻
- 发布时间:2012-03-29 00:00
近几年,滇中地区通过转型升级,逐步实现花卉种植的规模化、标准化、集约化;通过科研投入和技术沉淀,获得了数十个植物新品种授权;通过产业基地的培育,形成了花卉种植、包装、运输、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链。
滇中花“香”各不同
来自云南省花卉产业办公室2010年的统计显示,以大花蕙兰为主的盆花,云南总产量在200万盆左右,占全国的80%左右,而其中的90%集中在滇中地区;而玫瑰、康乃馨、非洲菊等鲜切花种苗,云南产量占全国60%左右,几乎全部来自滇中。
“滇中地区已成为全国温带花、鲜切花、鲜切花种苗和以大花蕙兰为主的盆花重要生产基地。”省花产办技术推广中心陆继亮说,2010年云南花卉种植面积63万亩,总产值232亿元,仅滇中地区就占到总产值的近60%,成为全国花卉生产最集中的区域之一。
其中,昆明已成为云南花卉的销售中心、物流中心和研发中心。以斗南为例,云南90%以上的鲜切花、盆花都是在斗南交易完成,这里是亚洲最大的鲜切花批发市场;玉溪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气候条件也在大规模发展鲜切花和盆花,元江等地还可以反季节生产剑兰、绣球等,很好地弥补了滇中地区冬季花卉不足的尴尬;楚雄和曲靖虽然相对昆明而言仍处于起步阶段,但楚雄以山茶花为主的特色花卉已被广泛认可,而曲靖拥有全国面积最大的20万亩万寿菊,形成加工用花卉为主、鲜切花为辅的发展格局。
从分散到规模化
滇中四城在花卉产业发展上虽各有千秋,但从分散经营到规模化、标准化和集约化的发展趋势却是相通的。
“这两年我们村几乎没有人出去打工了,在外面辛辛苦苦一年还不如在家种几个月的花。”玉溪的小王在谈到村子的发展变化时这样说,2005年前后,他们村还是以种植水稻、玉米等农作物为主,很多人选择在昆明打工,甚至还有一些远赴上海、福建等地。直到3年前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后改变了这一情况,种花不愁销路还能赚到更多的钱,很多在外打工的村民开始返乡种花。
“合作社成立后,可以为农民提供产前、产中、产后的生产加工技术、市场信息、生产资料购销、鲜切花保险加工、运输、贮藏等服务。”玉溪红塔区梁六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启洪介绍,目前,合作社成员增至150户,非洲菊种植面积达1200余亩,花农亩收入达8000元,较成立之前增长近60%。
除通过经济合作组织的形式推进花卉种植的产业化、规模化外,锦苑花卉、昆明杨月季园艺公司等一些花卉企业也在注重培育花卉种植、包装、运输、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链,通过打造产业基地,形成集群发展模式。陆继亮表示:“在滇中,已形成了以花农为主体,花企为主导,花农经济合作组织为组织形式的花卉种植模式,花卉种植不断向规模化、标准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。”
品种推陈出新
滇中花卉企业在注重规模化、标准化发展的同时,更注重新品种的研发。
昆明丽都花卉有限公司每年投入研发经费500多万元,培育出“丽都中国红”、“云熙”、“雅美”等为代表的玫瑰新品种,其中“丽都中国红”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、残奥会唯一指定颁奖礼仪用花而驰名中外。
昆明杨月季园艺公司自2007年开展云南百户企业知识产权试点工作以来,授权植物新品种总数达15个,试点期间先后申请了10个月季新品种均获授权。
此外,滇中花企还培育了“斗南花卉”、“明珠百合”、“郑继兰花卉”、“英茂康乃馨”、“虹之华菊花”等一大批享誉国际的花卉品牌。
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所长王继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云南要成为亚洲花都、世界花卉中心就必须拥有国际水平的品种和技术。近两年来,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和昆明杨月季公司等育种单位,采用“零专利费”、“三方合作共赢”等方式推广新品种,2010年,云花新品种推广面积超过4000亩,“冰清”、“金玉”等鲜切花新品种已批量出口至日本、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。
“滇中企业研发的花卉新品种占到了研发总数的90%以上,成为种苗研发的主力军。”陆继亮说,像丽都、杨月季、煜辉等公司研发的新品种,和从国外引进相比,成本降低了近一半左右,而越来越多自有品种的研发成功,会让更多的目光和商机集中到滇中。
旱情“微创”云南鲜切花
相对于水稻、玉米、烤烟等农产品来讲,由于花企花农在选择植基地时重视水源,灌溉条件较好加上设施化栽培,云南鲜切花受到此次旱情的影响要小一些。
曲靖麒麟区因受夏季干旱影响,目前全区林业损失已近千万元,但该区以玫瑰、康乃馨为主的1654亩鲜切花受到的影响并不大。区花卉站站长杨永良告诉记者:“因为花农的种植基地都选择在水资源丰富的沿江岸边,因此到目前花企花农还未受到干旱的影响,但后期如果持续干旱,坝塘水枯竭,后果将十分严重。”
“我们公司种植的2800亩洋桔梗,有2300亩种植在坝区,只有500多亩种植在山区的受到影响,”云南通海瑞园花卉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宇介说:“由于温度太高,种植在山区的洋桔梗产量减少了30%,花枝高度缩短了四分之一,级别降低从而使价格也降低了30%。”
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的李淑斌助理研究员表示,干旱对鲜花的影响程度与生产及设备设施水平息息相关,“根据我在玉溪看到的情况,目前大部分花企花农在建设生产基地时就注重水利设施建设,在浇灌方式上以滴灌为主。相同面积用水量是普通浇水方式的1/10,因此今年干旱受灾相对较小。但同时由于水资源匮乏,栽种在大棚里的非洲菊因供水不足、大棚湿度太低,因此质量、产量同比下降了30%左右,而虫害则上升了20—30%。”
Copyright  ?  2020  云南瑞园花卉产业有限公司  版权所有:滇ICP备12000651号    技术支持:  中企动力  昆明